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次韵和于巽祗谒真祠 北宋 · 尚佐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踏霜投晓赛祠廷,豪竹繁弦妙吐诚。
嘉客满筵青眼看,远山数点白云平。
浅霞漏日迎前骑,轻吹含烟猎后旌。
好处画工传不尽,只凭诗笔为摹成(《金石萃编》卷一四六《感德军五台山唱和诗》)
送仲息上人游枫岳。仍之五台山 其二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十一○第十四
五台山接金刚山,白云满地猿鹤闲。
参遍归来一相见,呵呵拍手能破颜。
福山李长者像序 北宋 · 吴则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北湖集》卷五
元祐四年五月河东经略司准备差使潘璟温叟以职事之忻州,遂游五台山,拜文殊像于真容院。
其所睹光气质相,瑰怪奇诡,悉人耳目所未闻见者,温叟固已知之矣。
经略使、知太原府南丰曾公移守常山僚佐送别者共六人,道出寿阳县
县西南行三十五里有山,曰「神福」。
山之阳有寺,曰「昭化」。
世谓唐有大士,姓李氏号长者,隐居学道于此,实开元十七年也。
后之人相与崇大长者之故栖,建为道场。
长者尝著《华严合论》四十卷,著《决疑》四卷,所以援坠拔溺,排妄释惑者,其功大矣。
曾公于是六月十九日率六人者往谒之。
其光气质相,瑰怪奇诡,人有所睹,而温叟以为己所见者如五台山而加异焉。
始长者恍然若有气射两耳所出,复逆折而上,旋为圆光。
又于楹间有气如虹霓,有光如车轮,五彩杂错,殆不可述。
至于常以大明真智破昏觉愚,凡有纪于释氏之书,而读之使人初则悸惧疑骇,终则忻悦敬慕,愿一见焉而不可得者,其伟质异状,亦往往出乎目前。
岂以谓沦败之俗颠倒迷谬,欲启悟而拯接之乎?
不然,何其骇动人之视听如此也!
且天地、日月、星辰及夫山川、草木、龙蛇、鸟兽,九窍百骸,小之一毛,大之八极,茍具夫貌像声色者,无物而非幻,则其光气质相,所以彰示万物而无穷,奚复不然?
虽然,圣人之化天下,其运用纵横出入,初疑不与道合,而卒归于正者,意在于诱导戒惧,以警发万物故也。
噫,吾闻佛法以治心修性、脱尘垢、跨生灭、超转徙为本,傥不知此,而独曰得见其光气质相斯足矣,彼没世穷年,同为迷妄之士,可不大哀乎!
温叟既已获见于五台山,今又获见于此,此人知其为有道者
盖温叟以医活人之死,莫知其几何,其于佛又非欲见其光气质相,而所谓治心修性,固已知其说矣,其有道也宜哉。
六人者,通判太原府事张损益之,签书河东节度判官厅公事钱景山伯瞻主管河东经略司机宜文字邵埙伯友经略司干当公事李毅师载,编排经略司文字李乘德载,洎温叟也。
后十有二日,前军器监主簿吴则礼序。
送敬敏上人还五台山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第二十一
叶落庭梧暑欲残,送师还向五台山
洞中知有金狮在,一吼相迎礼佛坛。
送根上人还五台山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六○第二十二
吾闻五台之上高穹隆,银河倒蘸青芙蓉。
文殊住处天下知,瑶花琪树纷葱茏。
名蓝多少山东西,高僧绝粒多幽栖。
昔闻上人居山中,高风邈邈难攀跻。
问师何日出山中,浮云柳絮本来空。
只眼江湖游遍了,又来京华踏软红。
软红尘土高百尺,公侯第宅多似织。
师胡先访四佳老,喜一得见真面目。
道骨棱棱秋山癯,双瞳炯炯如绀珠。
引之小坐供软谈,金篦刮膜开我愚。
师幻技能又工诗,挥毫落纸腾蟠螭。
灵澈已逝皎然非,无乃上人今得之。
袖出花笺雪色轴,诸贤杰句尽珠玉。
求我诗文复何用,老我文章转粗俗。
我无锦里惊人句,肯为己公赋茅屋。
我无昌黎放胆文,肯为文畅序相别。
庐岳三笑倘可得,白莲一社如复结。
诗酒往还无休时,师为远公靖节
师闻此语拜低头,书以赠之记相忆。
师又拂袖还旧隐,石径苍苔滑复滑。
五台山中半间云,五台山下千江月。
关东行。送江原柳都事。兼简成监司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六○第二十二
君不见稼亭李先生东游记,又不见谨斋安大夫瓦注编。
关东形胜天下少,风流往往皆儒仙。
我今卧游空白头,送君情思何悠悠。
镜浦何处兰舟月,白鸥有信寒松秋。
竹西楼下水如苔,云锦楼前满开。
四仙亭上丹书字,三日浦头潮欲回。
丛石岩峣插牛斗,金兰有窟迷洞府。
观澜水接永郎湖,春风绿涨葡萄酒。
枫岳一万二千峰,五台山耸青芙蓉。
俯瞰东溟小于杯,咸池日出金盆红。
鸣沙白白白于雪,海棠开遍红闹热。
时有飞来鹧鸪啼,辀钩磔格泥滑滑。
是知关东胜关西,使华飞驲翻双蹄。
关东行,关东行。
关东云物在在奇,楼台何处无新题。
方伯文雅推第一,亚使才名能甲乙。
稼亭之记谨斋编,两君得之谁最先。
两君手段本妙绝,上探霄汉下溟渤。
沧海骊珠如可得,扶桑瓮茧如可摘。
归来遗我资文章,五色黼黻舜衣裳
送僧游五台 明 · 宗林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如来富贵文章,最宜披玩。菩萨清凉境界,正好游观。怀香同发一心,曳履各劳双足。对长亭而话别,说短偈以送行。勿惮路遥,且防春冷。杖挑明月,衲惹烟霞。只图行色光辉,不管担簦负重。聊供一笑,高挂五台歌,曰:
五台山,清凉境,文殊菩萨留踪影。
溪冰谷雪最难消,三春一似三冬冷。
岩花馨,岩树青,山名久在《华严经》。
四面环基五百里,毒龙猛兽皆潜形。
中台好,生细草,顶上无尘何用扫。
四十里高接半天,远望沧溟一杯小。
东台高,愁猿猱,春无野杏并山桃。
三十八里路虽险,游人不说双足劳。
南台寂,少人迹,下有清泉从此出。
路自根头至顶头,计里还高三十七。
西台宽,西风寒,三十五里登临难。
法秘岩中长松树,千年翠色成奇观。
北台险,云常掩,远观恰似丹青染。
金猊背上驾文殊,行处红尘无半点。
五台,真快哉,不辞辛苦年年来。
感应随机或相遇,百千万劫同消灾。
古庵院,多更变,敕建光明铜瓦殿。
睹兹恩典庆幸多,文殊更睹黄金面。
沙门,思报恩,怀香远谒不动尊。
经讽华严解深意,普贤行愿堪同论。
心香妙,心灯照,文殊欢喜亦含笑
芒鞋步步踏清凉,三育四恩同一报。
风清,月明,搜穷圣迹方还京。
心与文殊默相契,慈悲广度诸众生。
明年春,要来此,梦想五台心不死。
凭谁寄语老文殊,借我金毛小狮子。
狮子来,我便去,终身只在台山住。
东西南北游台人,莫道云深不知处。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五台山
谢人惠天花 南宋 · 周端臣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花从天上落人间,北客来稀路阻难。
胜味忽惊藜苋腹,春风肠断五台山
五台山金莲花 其一 清 · 陈裴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台山色本清凉,种出金莲满上方。
宝相千层围法界,琼蕤四照散天香。
风裳水佩游仙引,月地云阶选佛场。
为问几枝开并蒂,瑶池长覆紫鸳鸯。
题画(僧寺四景) 其二 明 · 胡应麟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七部
赤云遍长空,何处清凉国
遥望五台山,中天挂金碧。
同李兵宪廷实刘计部伯柬宴集因谈五台山之胜遂赋长歌 明 · 谢榛
残冬五台,几步一徘徊。
石罅松根出,云端山势来。
地接龙荒莽无际,疏林但见冰花开。
绝顶下连万丈雪,阴崖长积千年苔。
经过险巇有藜杖,天许诗人独放旷。
青山不断马头前,红日忽翻鸦背上。
我来转折无尽时,奇处复奇难形状。
焉得江南凯之,为予写成岩壑障。
五台山高齐插天,开辟有色同苍然。
平生想像劳梦寐,到时飘逸如登仙。
蹑屩越丹崖,挥手拂紫烟。
化城金界未深入,远公逝矣谁相延。
灵脉永存功德水,彷佛彻耳来飞泉。
令人心思净于洗,不根突出纷青莲。
指点烟岚动广席,何当鹫岭共攀缘。
二君壮图逢昭代,岂暇联辔游山川。
向予叹息且酌酒,日下圭峰重回首。
秋日送僧游五台山二首 其一 明 · 胡应麟
五言绝句 押删韵
挂锡辞吴峤,支筇入晋关。
秋风秋叶里,独向五台山
陷北记 后晋 · 胡峤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幽州西北居庸关
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
关路崖狭。
一夫可以当百。
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
又三日至可汗州
南望五台山
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
又三日至新武州
西北行五十里。
鸡鸣山
唐太宗北伐。
闻鸡鸣于此。
因以名山。
明日入永定关北。
此唐故关也。
又四日至归化州
又三日登岭。
岭东西连亘。
有路北下。
四顾冥然。
黄云白草。
不可穷极。
契丹谓峤曰。
此辞乡岭也。
可一南望而为永诀。
同行者皆恸哭。
往往绝而复苏。
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
时七月
寒如深冬。
又明日入斜谷
长五十里。
高崖峻谷。
仰不见日。
而寒尤甚。
已出谷得平地。
气稍温。
又行二日湟水
明日黑水
二日至汤城淀。
地气最温。
契丹苦大寒。
则就温于此。
其水泉清泠。
草软如茸。
可藉以寝。
而多异花。
记其二种。
一曰旱金。
大如掌。
金色烁人。
一曰青囊。
如中国金灯
而色类蓝可爱。
二日仪坤州
渡麝香河。
幽州至此无里候。
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二日至赤崖。
萧翰世宗兀欲相击。
遂及述律后战于沙河
述律兵败而北。
兀欲追至独树渡。
遂囚述律于朴马山
又行三日
遂至上京
所谓西楼也。
西楼有邑屋市肆。
交易无钱而用布。
有绫锦诸工作。
宦者翰林技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
皆中国人。
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
上京东去四十里。
至珍珠寨。
始食菜。
明日东行。
地势渐高。
西望平地
松林郁然。
数十里遂入平川。
多草木。
始食西瓜。
契丹回纥
得此种。
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东瓜而味甘。
又行东至袅潭。
始有
而水草丰美。
有息鸡草尤美。
而本大。
马食不过十本而饱。
自袅潭入大山。
行十馀日而出。
过一大林。
长二三里。
皆芜荑。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
其地皆无草。
兀欲时卓帐于此。
会部人葬太宗
自此西南行。
日六十里。
七日大山门
两高山相去一里。
而长松丰草。
珍禽野卉。
有屋室碑石曰陵所。
兀欲入祭。
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入。
入而门阖。
明日开门。
曰抛盏。
礼毕。
问其礼。
皆秘不肯言。
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
与中国所记差异。
已而得罪被锁。
峤与部曲东至福州
福州所治也。
峤等东行。
过一山。
十三山
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
又东行数日过卫州
有居人三十馀家。
契丹初虏中国卫州人
筑城而居之。
峤至福州
契丹多怜峤。
教其逃归。
峤因得其诸国种类。
近云距契丹国东至于海。
铁甸
其族野居皮帐。
而人刚勇。
其地少草木。
水咸浊。
色如血。
澄之久而后可饮。
又东女真。
善射
多牛鹿野狗。
其人无定居。
行以牛负物。
遇雨则张革为屋。
常作鹿鸣。
呼鹿而射之。
食其生肉。
能酿麋为酒。
醉则缚之而睡。
醒而后解。
不然则杀人。
又东南渤海
东辽国。
皆与契丹略同。
南海曲有鱼盐之利。
又南奚与契丹略同。
而人好杀戮。
又南至于榆关矣。
西南至儒州
皆故汉地。
西则突厥回纥
西北至妪厥律
其人长大髦头。
酋长全其发。
盛以紫囊。
地苦寒。
水出大鱼。
契丹仰食。
又多黑白黄貂鼠皮。
北方诸国皆仰足。
其人最勇。
邻国不敢侵。
又其西辖戛。
又其北单于突厥
皆与妪厥律略同。
又北黑车子
善作车帐。
其人知孝义
地贫无所产。
契丹之先。
常役回纥
后背之走黑车子
始学作车帐。
又北牛蹄突厥
人身牛足。
其地尤寒。
水曰瓠河。
夏秋冰厚二尺。
春冬冰彻底。
常烧器消冰乃得饮。
东北至袜劫子
其人髦首披布为衣。
不鞍而骑。
大弓长箭。
尤善射
遇人辄杀。
而生食其肉。
契丹等国皆畏之。
契丹五骑遇一袜劫子
皆散走。
其国三面皆室韦
一曰室韦
二曰黄头屋韦。
三曰兽室韦
其地多铜铁金银。
其人工巧。
铜铁诸器皆精好。
善织毛锦。
地尤寒。
马溺至地成冰堆。
又北狗国
人身狗首。
长毛不衣。
手搏猛兽。
语为犬嗥。
其妻皆人。
能汉语。
生男为狗。
女为人。
自婚嫁穴居食生。
而妻女人食。
云常有中国人至其国。
其妻怜之。
使逃归。
与其箸十馀只。
教其走十馀里遗一箸。
狗夫追之。
见其家物。
则衔而归。
则不能追矣。
其说如此。
又曰。
契丹常选百里马二十匹。
遣十人赍乾●99E5北行。
穷其所见。
其人自黑车子历牛啼国以北。
行一年。
经四十三城。
居人多以木皮为屋。
其语言无译者。
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
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
山林则寒洌。
至三十三城。
得一人。
铁甸语。
其言颇可解。
云地名颉利乌干邪堰。
云自此以北。
龙蛇猛兽。
魑魅偫行。
不可往矣。
其人乃还。
此北荒之极也。
契丹谓峤曰。
夷狄之人。
岂能胜中国。
然晋所以败者。
主暗而臣不忠。
因具道诸国事。
曰。
子归。
悉以语汉人。
努力事其主。
无为夷狄所虏。
吾国非人境也。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一 南宋 · 释嗣宗
 押词韵第七部
婆婆不在五台山,平地行人作易难。
蓦直坦然今古路,区区却过赵州(同上书卷一八)
乞以五台山寺地处弓箭手奏元符元年九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
熙宁中河东分画地界,起遣弓箭手四十二人。
请以五台山寺地处之。
又令僧每人给二顷,童行一顷,馀悉以招弓箭手。
天平山995年秋八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九、《古今游名山记》卷五、《名山胜概记》卷三二、嘉靖《彰德府志》卷二、乾隆《彰德府志》卷二四、民国《林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至道元年,开寓汤阴,未几,桂林僧惟深者自五台山归,惠然见过曰:「昔公守桂林,常与公论衡岳山水之秀,为湖岭胜绝。
惟深上党入于相州,至林虑,过天平山明教院,寻幽穷胜,纵观泉石,过衡岳远甚」。
予矍然曰:「予从先御史汤阴二年,汤阴林虑接境,平居未尝有言者,今师诏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欲佞予耶」?
越明日,惟深告辞,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果不妄,敢同游乎」?
惟深曰:「诺」。
初,自马岭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
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
翊日,饭于林虑
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
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圆从予游。
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翊日,西游长老庵,上观珍珠泉,穿舞兽石,休于道者庵;
下至于忘归桥,由涧而转,至于昆阆、仙人献花台,出九曲滩,南会白龙潭
扪萝西山,沿候樵径,望风云谷而归。
明日,圆煮黄精、苍术苗请予饭于佛殿之北。
回望峰峦,秀若围屏。
圆曰:「居艮而首出者,倚屏峰也」。
予曰:「诸峰大率如围屏,何独此峰得名」?
圆曰:「大峰之名有六,小峰之名有五,著名已久,皆先师之传。
又其西二峰,一曰紫霄峰,上有秀士壁,次曰罗汉峰,上有居士壁,以其所肖得名也。
又六峰之外,其南隐然者,士民呼为扑猪岭;
又其次曰熨斗峰」。
诸峰皆于茂林乔松间拔出石壁数千尺,回环连接,崭岩峭崒,虽善工亦不可图画。
予留观凡五日不欲去,始知惟深之言不妄。
又嗟数年之间,居处相去方百里之远,绝胜之景,耳所不闻,对惟深诚有愧色。
明日将去,惟深、契圆固请予留题,予惧景胜而才不敌,不敢形于吟咏,因述数日之间所见云。
僧一空 明末清初 · 张萱
 押词韵第三部
五月十八日,为岁在壬子
园公好午睡,日落犹未起。
忽闻剥啄声,门外一僧至。
开门拭眼看,膜拜已在地。
手持友人书,云是希彝氏。
一空即此僧,久住回龙寺
留坐请吃茶,絮絮复訾訾。
声音似闽人兴宁毋乃是。
两颊晕红潮,米汁想所嗜。
合掌念弥陀,开口乞布施。
袖中出一卷,但乞诗与字
且乞参政公,且乞正觉士。
且乞曾察院,且乞韩太史
先来乞园公,幸莫惜牙齿。
欲游五台山,不知几千里。
远游有此卷,庶当出疆贽。
园公大摇手,尔亦何事此。
我字既不佳,诗亦不利市。
况我老实头,不识尔空义。
既是一空卷,何必诗满纸。
一空便俱空,如何又有尔。
我诗与尔法,如饿人放屁。
不臭亦不响,止是走閒气(《沩山语录》。)
相对共拍掌,一笑不能止。
昨闻邻家哭,菩萨没道理。
邻有一少年,极喜作佛事。
嗟哉三十六,一病即长逝。
欲去问菩萨,菩萨都掉臂。
回头笑邻人,若亦没道理。
饭尽僧人吃,钱尽僧人使。
何益我毫毛,而望我福庇。
我非阎罗王,岂管尔生死。
园公闻此言,低头惟弹指。
尔僧游五台,亦是没巴鼻。
五台有文殊,不是当儿戏。
一空才出门,园公复隐几。
空来还空去,不满一空意。
再来乞园公,只此诗而已。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唐 · 僧不空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癸酉正月一日辰时。于荐福寺道场内。
金刚三藏僧慧超授大乘瑜伽金刚五顶五智尊千臂千手千钵千佛释迦曼殊室利菩萨秘密菩提三摩地法教。遂于过后受持法已。
不离三藏奉事。于八载。
后至开元二十八年岁次庚辰四月十五日。闻奏开元圣上皇于荐福寺御道场内。
至五月五日。奉诏译经
卯时焚烧香火。起首翻译。
三藏演梵本。慧超笔授大乘瑜伽千臂千钵曼殊室利法教。
后到十二月十五日。翻译将讫。
至天宝一年二月十九日金刚三藏将此梵本及五天竺阿阇黎书。
并总分付与梵僧目叉难陀娑伽。令送此梵本并书。
将与五印度南天竺师子国本师宝觉阿阇黎今不回。
后于唐大历九年十月。于大兴善寺大师大广智三藏和尚边更重咨启。
决择大教瑜伽心地秘密法门后。则将千钵曼殊本至唐。
建中元年四月十五日。到五台山乾元菩提寺
遂将旧翻译唐言汉音本在寺。至五月五日
沙门慧超起首再录。写出一切如来大教王经瑜伽秘密金刚三摩地三密圣教法门述秘义。
诸佛出世。应物随形。
志求者智镜元通。念之者无幽不入。
根缘感赴。必藉此
菩提山。除去邪执。
契传二密。得究瑜伽秘要法门。
穷理微妙。身口意业。
用智修持。戒定慧学。
显现通达。證如来地。
以信为首。乘般若舟。
彼岸。今述曼殊之德。
灵迹殑伽。圣觉无方。
神力潜运。以多尘劫悲愿。
不住菩提。一主无二尊。
见为菩萨。自兹金色世界。
来其忍土之中。于清凉之山。
导引偫品。而即现灯现云。
及万菩萨。信生奇特。
现光现相。人身皆发正智。
为因利益三世。苍生有趣。
愿到菩提。次略举
都题序目。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总摄一切法。
金刚五顶五智尊现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显千臂千手千钵。
化千释迦灌顶曼荼罗一切诸佛。
修證如来金刚菩提具足一切法。入毗卢遮那五金刚界。
圣智圆通。入如来佛心三密三十支金刚智镜圣道性海故。
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等奖谕敕书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六、《范太史集》卷二九
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等:览所进奉《坤成节功德疏》等事具悉。
节纪诞弥,庆均溥率。
眷名山之宝刹,祝万寿于华封。
言念精勤,不忘嘉叹。
今赐省奇等紫僧衣一对、绢二十疋,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五台山(六首。此六首。非清寒子手书。姑录而存之。) 其一 明 · 金时习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四
五台山上五云飞,惯听溪流漱石时。
俯瞰人寰多少事,奔忙多劫不如归。